【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地名由来】
雍正十二年(1734年)河东总督王士俊以"文登幅员辽阔,殊难管辖"为由,奏请裁卫设县,次年二月建议认准,雍正以"始皇尝射大鱼于荣成山,山在邑境内,故命名因之",遂称新设县为荣成县,治所为原成山卫城。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前219年),东行郡县,上邹峄山,并渤海以东,过黄陲,穷成山。登芝罘,立石颂秦德而去。""三十七年,始皇出游,自琅琊北至荣成山。"
《史记一封禅书》亦有秦始皇东游海上时,"祀成山,成山斗入海"的记述,成山就是荣成。
现在的荣成辖区内,并无"荣成山",成山即为现今的成山头,又称成山角,又名"天尽头",位于山东省荣成市龙须岛镇,因地处成山山脉最东端而得名。成山头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与韩国隔海相望,仅距94海里,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春秋时称"朝舞",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秦始皇称这里是"天之尽头",距威海市区75公里。因地处成山山脉最东端而得名。成山头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与韩国隔海相望,相距仅94海里,是中国陆海交接处的最东端,自古就被誉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
"成山"之名屡见史载,自班固以后,历代注家亦都说"成山"在东莱不夜县,就是今天山东荣成市东伸入渤海的成山角,因地处成山山脉最东端而得名。成山角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与韩国隔海相望,相距仅94海里,是中国陆海交接处的最东端,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誉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
荣成市为山东省威海市下辖县级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500公里,是中国大陆距离韩国最近的地方。介于东经122°08'一122°42'、北纬36°45′—37°27′之间,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海岸线曲长达491.9公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湿润气候;辖12个镇、10个街道。2016年户籍总人口66.7万人。
【历史沿革】
据河口、北兰格古遗址考察,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聚居。
殷商"有日夜出东莱"之莱国(于境内筑不夜城)。
春秋,齐灭莱,改不夜城名夜易。
秦属齐郡昌阳县。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置不夜县。东汉不夜县并入东莱郡昌阳县。
三国属魏长广郡昌阳县。晋初属长广;元康八年(298年)改属牟平。
南北朝北齐天统四年(568年)析牟平、观阳县地置文登、地属文登县,隶光州长广郡。
后周至隋,皆属东莱郡文登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置登州,地属河南道登州文登县。
宋隶京东东路登州东牟郡文登县。
金、元属山东东路宁海州文登县。
明于境内置成山、靖海两卫,境内大部属屯区,隶山东都指挥使司及五军督都府的左军都督府。
清初卫设守备署,除屯地外,其它盖属文登县地。
民国元年(1912年)荣成隶山东省胶东道;1927年直隶山东省;1937年隶属于山东省第七专员督察公署。1940年2月,日军入侵,国民政府宣布解散。4月9日,成立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隶东海专署。1948年10月将治所迁至崖头镇。
新中国建立后,属文登专区(后改莱阳专区);1958年改属烟台专区;1983年改属烟台市。
1987年10月改属威海市。1988年12月10日撤县设市,仍属威海市管辖。
【寻欢文史】
成山有两个含义,一指《山海经》成山,二指《史记》成山。
《山海经》
南山经
南山经南次二经有载: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左丹右上隹右下又。外门内豕水出焉,而南流注于上虎头下乎勺,其中多黄金。
大荒南经
大荒南经有载:
又有成山,甘水穷焉。有季禺之国,颛顼之子,食黍。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有卵之国,其民皆生卵。
成山位置
《山海经》云:"成山,四方而三坛"" (谷)水出焉,而南流注于 勺"。
山海经乃是上古神著,所以在此不必纠结其具体是哪座山,或者本为传说,或者已经湮没于历史烟雾中。
《史记》
历史记载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上泰山,立石,封,祠祀。
於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
其中:黄为黄县,今烟台龙口,腄为腄县,烟台福山区;之罘即芝罘,芝罘山指的是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连着海上的芝罘岛。成山即成山山脉,特指成山头,位于山东省荣成市龙须岛镇;
始皇殿
成山头有座始皇殿,史书又称秦皇宫、始皇宫、秦皇庙,坐落于成山三山南峰阳坡。据道光年版《荣成县志·古迹》载:当年始皇东巡东山时,在此修筑秦皇行宫。现在的庙内存有始皇塑像,双银杏树、御赐邓世昌碑、海神娘娘庙等。
据《史记》记载,成山头古时是日神所居之地。公元前219年、210年秦始皇曾2次驾临此地,拜祭日神,遍求长生不老之药,留下了"秦桥遗迹"、"秦代立石"、"射鲛台"等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秦始皇称这里为:"天之尽头!",丞相李斯手书"天尽头",有秦东门立石。公元前94年,汉武帝刘彻率领文官武将东巡至此,被"成山头日出"这一天下奇观所折服,遂下令在成山头又修拜日台、拓日主祠、以感恩泽,且作"赤雁歌"志之。后历代帝王均有成山头拜日之举。
成山头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隋、唐、明、清均有兵事发生。震惊中外的甲午战争之黄海海战,就发生在成山头东10海里外的海面上。北洋水师爱国将领邓世昌殉于此。为了表彰邓世昌誓与战舰共存亡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光绪皇帝御赐碑文,谥号"壮节"邓碑至今还保存于始皇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