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于诸葛亮《诫子书》。这篇《诫子书》是充满了智慧之语的家训,浓缩了诸葛亮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不但讲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上对孩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恬静以修善自身,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俭朴以淳养品德,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不受外在滋扰,保持内心淡定与从容,坚守初生本色,才最有力量,才不生攀比,才能让内心充满慈悲。致虚极,守静笃,则能泰然自若地直面一切。洞达天地之道,明达乾坤之理,心静神定,才能逐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静以修身。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慧能修心。修身先修出世之心,尽量减少对外界的依赖,逐步放下功利,力求念头少生,让生命能量开始不断觉醒。关注自己的内心,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感受欲望所引发的千难万苦,让痛定思痛的反思回归本源。行入世之事,立足长远和整体效益最大化的举重若轻,既明且哲地以保其身,以事为媒地中规中矩,至诚至善地不走捷径,让随缘积德,悄然聚能,主动布场成为常态。
俭以养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先人智慧的伟大结晶,是恒久不变的真知灼见,不仅推动了时代的发展,而且还浓缩了社会的灵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人云:俭,德之共也。勤俭,是一种修养、德行与风格,更是现代人一种难能可贵的生活习惯;勤俭,被视为治国之道、兴业之基、持家之宝。正是这勤俭,让朴素的品质不期而遇,让崇高的境界如约而至,并能做到对清静的坚守。
生命的丰盈,源于心的宁静与慈悲;生活的美好,源于拥有勤俭而平淡的心。静,相对于动。是内心的状态,是独自的思考与品悟,是灵魂出窍的自我对话。慎独则正心,心正,行即正;心静,行即清;心俭,行即精。心静,不是远离生活,不是放弃工作,回归深山老林,而是我将无我,在喧嚣的生活中不被情愫所牵,在繁忙的工作中不为欲望所动。修行在现实中,宁静,方可深悟生命之轻;勤俭,则可洞悉心灵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