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宋广军 通讯员 刘艳红 文/图
“基层治理不能‘头痛医头’,必须从根子上厘清权责、建强平台,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4月11日,谈起基层治理,禹州市方岗镇党委书记王洋指着墙上的《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说。
王洋介绍,方岗镇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2024年创成农村“五星”支部1个、“四星”支部4个、“三星”支部10个,“三星”及以上支部占比提升至65.2%。通过党委书记“每月走遍24个村”的示范行动,带动科级干部讲授党课116次,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闭环。

王洋(右一)指导村民种植中药材
针对村级干部老龄化问题,方岗镇积极实施“育苗工程”,通过定岗锻炼、定人帮带、定期培训、定项考核、择优比选“四定一比选”工作法,储备农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4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69%,平均年龄36.5岁,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作为许昌市“联组强村”机制试点,该镇将10名班子成员、85名机关干部全部编入198个村民小组,组建“联组强村”工作队,实现精准服务。一年来,累计走访群众5000余次,解决诉求282件。
“过去群众跑断腿的事,如今干部都是主动送上门。”王洋说,方岗镇创新“联组强村”,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用“一张网格”织密治理经纬,实现了服务群众的无缝对接;用“一卡连心”架起服务桥梁,每户村民拿着“连心卡”,实现服务“10分钟响应、24小时待命”;用“一线工作”温暖千家万户,全镇联组干部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进院”。“联组强村”保障了政策宣传、服务群众、参与议事、志愿服务、化解矛盾、应急处突“六到村组”,构建起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新格局。
王洋告诉记者,作为全省基层履职清单试点,该镇将2467项原始事务精炼为234项,形成基本履职事项114项、配合履职事项60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60项,进一步厘清职责边界,有效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过去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应付表格台账,现在能腾出手抓发展、办实事。”王洋说。
在位于该镇的禹州市绿色工业园区,党建正成为发展的“红色引擎”。“我们坚持‘随叫随到、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切实换位思考,增加有效的服务和支持,减少无效的干扰和打扰,真正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发展。”王洋介绍,针对圣戈班、金淮海等27家规模以上企业需求,该镇班子成员分包到企业,每月至少实地走访一次,现场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专班驻点破解用地审批、环评等难题23项。目前,方岗镇生产总值21亿元,其中工业年产值15亿元。
王洋说,该镇还巧施“绣花功夫”,唤醒沉睡的老宅院,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见缝植绿”,苹果、桃子、石榴、柿子等果树错落有致,时令蔬菜与观赏花草相映成趣。穿行于方岗镇区主干道,多层次绿意扑面而来——垂柳柔枝在顶层随风摇曳,女贞翠叶于中层蜿蜒舒展,低矮冬青如翡翠缎带勾勒边界,金桂银桂错落点缀其间,形成“高木遮阴、中灌增彩、绿篱塑形”的立体绿化景观体系。
如何实现产业兴旺钱袋鼓?王洋介绍,目前,该镇种植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1.8万亩,发展禹丹参、防风、白芍等草本中药材种植14家500多亩,发展羊肚菌种植5家215亩,林下种植金蝉450亩,以东炉、西炉、昌王、西薛庄等村为核心形成的葡萄、杏李、黄桃等果树种植7家,连续三年举办“桃花文化旅游周”,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

位于方岗镇的禹州市绿色工业园区
共同致富路子宽。王洋说,该镇成立了众诚物业、三泰建筑等2家村集体劳务公司,通过承接电厂物业管理、保洁服务等业务,带动2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4个、家庭农场10家,建成集种植、餐饮、住宿、研学、教育、游玩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1个,形成了“支部领航、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共富机制。
“乡村振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王洋表示,该镇把2025年定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持续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以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