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教美术的外教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杭州这位美女老师火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8:0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丽珍 通讯员 傅闻杰

外教老师不教英语教美术,还能用钢笔、粉笔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浙江锦绣育才教育集团的Marina老师,因为“跨界”火了,尤其看完Marina老师板板正正的手写汉字,连中国网友都要感叹一句:现在外教这么全能吗?

Marina老师中文名叫吴婧菲,原本只来中国做一年交换生,后来却在这里读完本科、研究生,结婚生子,成为了中国妈妈;“90后”的她爱吃螃蟹炒年糕,喜欢“60后”歌手那英……更多的反差,让人忍不住好奇,Marina老师在中国还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Marina和同学们

像学画画一样学写汉字

因为一手漂亮的书写体火出圈

会说中文的外国人很多,但会写汉字的不算多,浙江锦绣育才教育集团的美术老师Marina算一个,不仅会写,而且人见人夸。

“你居然用中文记笔记,还写得这么好?”学校老师们集体开会,当Marina掏出笔记本,边看边刷刷地用水笔快速记录时,身边的同事们,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Marina老师挑挑眉,这可是她得意的技能——不仅会用钢笔写汉字,拿起粉笔写板书,照样又快又好。

翻开Marina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不仅有中文的备课记录,还有手抄的育才诗集,一撇一捺,清秀工整,像印刷上去的一样。

Marina的笔记本

这一手汉字是怎么练出来的?Marina总结——像学画画一样,画出来的。

Marina出生在乌克兰,现在是锦绣育才教育集团的一名小学老师,虽然是外教,但她教的学科是美术。

为什么会来到中国?Marina的回答,很有中国特色:“都是缘分。”

2009年,Marina作为交换生来到中国杭州,彼时她甚至不知道杭州在地球的哪个地方,在网上输入城市名后,才对杭州有了初步的了解。来到这座城市后,原本只计划学习一年汉语,但一步步的,计划被改变。

“一开始学汉语,觉得很难,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读音不同意思就不同,两个相同的汉字换了位置,意思又完全不一样。但我想来都来了,总要学好了才行。”在浙江农林大学读书时,Marina爱跟中国人交朋友,通过聊天,了解中国的文化,学习汉语。一段时间下来,她的口语进步很快。

Marina幽默地形容那时的自己:像一条狗。“听得懂中文,像狗一样听得懂指令,但不会写。”

因为学的是艺术设计相关专业,Marina有美术功底,她还特别喜欢中国的国画。起初学习写汉字,她就把它当成学画画,照着汉字把它“画”下来,渐渐地掌握了技巧。

中文说得越来越熟练,汉字也写得越来越好,Marina还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她决定留在这里读大学,本科毕业后又主动申请完成了研究生学业。

求学期间,Marina认识了自己的人生伴侣,研究生时期生下了儿子,成为了杭州媳妇、中国妈妈。

Marina和同学们

不让她当老师的妈妈

来了一趟学校后改变了主意

2017年,Marina加入了浙江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做出这个决定也是缘分。

Marina的爸爸是大学教授,妈妈是小学老师,但成为老师,并不是家人眼中她的最优选择。尤其是她的妈妈,曾不止一次劝说:“千万别当老师,尤其别当小学老师,这是很辛苦的职业。”

起初,Marina只是想试试。坐在办公室跟电脑打交道的工作,她不喜欢;当老师可以跟不同的孩子交流,她有兴趣。

来到育才后,她发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里的氛围,跟欧洲的学校不太一样,你会发现校园里的老师、同学都很热情。”前几年,Marina的妈妈来到中国看望她,特地来到学校感受,“我带她看学校升国旗,体验校园里的各种活动,她终于理解,为什么我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Marina有很深的感触。国外的老师把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分得很清楚。“更多的老师,上完一次课,打一个勾,纯粹把这份职业当成一份工作,但育才的老师不一样。”Marina曾在育才的初中部当过外教,有个画面她至今印象深刻:老师们经常在教室外陪伴,帮助学生解答疑问,“没有人对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都是他们自发地做这件事。”

大多数外国人爱表现自己,中国人相对内敛,默默地做着很多事。“大家不说,但你会感觉到,大家是朝着一个目标在努力,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Marina在指导学生

在锦绣育才,Marina也常常被孩子们的热情打动。在采访期间,就有不少孩子围上来,大方地跟Marina交流。

如今的Marina,已经习惯了孩子们的主动,但第一天来学校上课时,她却被吓到了。“走到哪里都有同学打招呼,到处都是‘老师好’的问候。”时间久了,这种问候变成了温暖的习惯。

虽然Marina会说中文,会写汉字,但她的课堂,全英文教学,只有必要的时候,会插入一点中文解说。

“有时候汉字笔画写错了,同学们不会嘲笑,反而会不好意思地帮我纠正,他们对老师都很尊重。”这种尊重也是相互的。

Marina感受过育才学生的实力。有一次,一位同学拿着一本厚厚的英文原版科学书来请教,有的专业单词很长,连外教都没有听过。

“所以外教对自己都有更高的要求。”Marina会把上课当成一种挑战,为此要提前准备充分,会用中文备课写笔记,“我不希望当学生提问时回答不上来,次数多了,学生就会失去对你的信任。”

这一点,Marina也很感谢团队的带动。锦绣育才有15位外教,各个都是“六边形战士”,会四国语言的lisa、会创编音乐的Dan、摇滚范的Zach……有的会教科学,有的擅长体育,集团内的外教经常在不同学校之间轮岗,让同学们感受不同的特色。

采访期间,有同学主动来和Marina聊天

跟着儿子一起学中文

笑称自己是“鸡蛋人”

在中国学习、工作、生活了十多年,Marina会总结一些不同,比如欧洲人比较有距离感,中国人特别热情、乐观,这些她都会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帮助他们拓宽视野,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她还会把特色的玻璃彩绘融入美术课堂,把松弛的态度传递给学生。

这些年,Marina也感受到了中国的变化。在她眼里,中国是彩色的,不仅因为街上人们穿的衣服是彩色的,还有各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桃红柳绿的公园。

“我很喜欢爬山、露营,杭州的公园特别多,哪怕住在市中心的高楼大厦,下面一定有配套的公园,小孩子玩耍也很方便。”有了孩子后,Marina更懂得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

Marina清楚地记得,集团总校长常常问老师们: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那你就成为这样的老师。

Marina写得一手漂亮板书

和很多家长一样,儿子上学后,Marina会关注他会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作为锦绣育才的一名家长,她信任每一位同事。“老师有不同的类型,严格的、宽松的,但只要第二天,孩子能高高兴兴背着书包去上学,这应该就是对老师、学校最高的评价。”对育才她很有底气,“或许每个班级特色、特点不一样,但一定都是好老师。”

Marina说,上四年级的儿子现在已经是她的中文老师。

“他教我,‘一模一样’的‘模’,读‘mu’;长江和长大的‘长’,读音不一样。”最近,儿子开始阅读《三国演义》,她也跟着一起看电视、读原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的魅力。

Marina喜欢听中文歌,立马能说出名字的歌手是那英,喜欢她的《征服》,歌单里最近听的歌曲,是《向阳而生》;她爱吃,也会做中国菜,喜欢烤鱼、螃蟹炒年糕。

说到美食,Marina还夸起了学校的食堂。

“伙食太好了,少盐少油的清淡口味,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很合胃口,而且中国菜能变出那么多花样。”Marina调侃,每年开学后,自己都要胖几斤,连健身教练都知道,一定是学校的菜太好吃了。

除了白皮肤、金头发、蓝眼睛,Marina说,自己的内核,已经是一个中国人。

“在外国生活的中国人,外面是黄的,里面是白的,叫他们‘香蕉人’,而像我这样的,外面是白的,里面是黄的,那就是‘鸡蛋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就欧洲议会有关报告涉华内容答记者问
2025-04-04 04:48:00
“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丰盈生命
2025-04-04 00:34:00
外交部回应美所谓“对等关税”:坚决反对,将坚定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2025-04-03 22:02:00
当少年遇见太空车 校赛赛场“点亮”星际征途
2025-04-03 20:08:00
全球媒体聚焦丨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撰文称 在中国看到了未来
2025-04-03 1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