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行走的思政课丨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3 21:12:00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3日讯 为了上一堂“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思政大课,用笔墨和镜头,挖一挖南泥湾的“精神田”。日前,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传学子延安行”团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开发区,开启为期四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文亮与学术副院长钱婕带队,新闻系青年教师李晓娟、赵鹏以及8名优秀学生骨干参加。9月1日上午,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传学子延安行”团队师生与南泥湾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开展座谈会。这场座谈会,是团队抵达南泥湾后的第一堂“理论课”,让同学们对南泥湾的“镢头”有了初步的认识。

座谈会上,南泥湾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蔺广伟首先对山师新传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南泥湾的革命、建设历史与改革发展蓝图。“如何让南泥湾丰富的精神在新时代讲得更响、传得更远,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课题。”蔺广伟希望同学们能发挥专业所长,为南泥湾的宣传工作“把脉问诊”,提供更多富有创意的“金点子”。

陈文亮对此次活动表达了深切期待,并对南泥湾管委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这是一堂“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思政大课,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不仅要“身入”南泥湾,更要“心入”南泥湾。钱婕介绍了学院的学科布局与全媒体人才培养理念。她提出,此次延安行正是学院践行“将课堂搬到社会现场”的生动实践。“我们希望从青年的视角出发促进传播,也希望能寻找校地合作的结合点。”

这场座谈会为同学们初步勾勒出了南泥湾的“精神田”轮廓,要带着“镢头”耕耘“精神田”。当日,团队一行还先后参观了党徽广场、炮兵学校旧址与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简陋的农具,一组组翔实的数据,生动还原了那段“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峥嵘岁月。在这里,同学们收集史料,更是在收集力量;同学们领悟历史,更是在领悟初心。

如果说“初知”与“装备”是理论与实践的准备,那么9月1日下午与晚上的行程,则是同学们真正手握“镢头”,躬身入“田”,用汗水与感悟去耕耘的时刻。同学们在“一把老镢头小店”采访了南泥湾农垦后人邢超。在他的讲述中,那把曾经“刨出个好江南”的镢头是父辈们手掌上的老茧、是流淌在血脉里的坚韧。之后,同学们有幸见到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张延刚,并参观延安宜川县现代农业示范园。他们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传承并融进了新时代的奋斗征程。

理论入心,精神在侧,而真正的“耕耘”,始于足下。当晚,团队成员们分工协作,洗菜、切菜、生火、烹饪,用朴素的食材,做了一顿简单却意义非凡的晚餐。当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做出的饭菜时,同学们真正读懂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句话背后那份沉甸甸的喜悦与自豪。这一刻,同学们手中的锅铲,就是新时代的“镢头”;同学们围坐的餐桌,就是同学们的“精神田”。同学们耕耘的,是团队协作的默契,是劳动创造价值的快乐,更是将南泥湾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深刻体悟。

抵达历史现场,赓续延安精神。先驱们用“镢头”垦出“好江南”,新传人用专业续写南泥湾故事、继承并弘扬延安精神。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是新传学子,也是肩负任务的“新传战士”。同学们的“镢头”既是笔墨、镜头和创意,也是代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时代精神。同学们耕耘“精神田”,“生产成果”既会有向内自身精神的富足,也还有向外影响人心的好作品。在历史的现场耕耘“精神田”,用“镢头”谱写南泥湾故事,赓续延安精神。

闪电新闻记者 苏佳 报道

相关文章

行走的思政课丨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2025-09-03 21:12:00
首个沈阳工匠日,沈阳日报、沈阳发布客户端推出《以城之名》特刊
2025-09-01 09:59:00
2025渭源半程马拉松 | 让运动与文化在奖牌上永恒交织
2025-09-01 09:24:00
佛山学子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
2025-08-25 11:30:00
儿子车祸过世后,上海阿姨精神异常!每天在小区里骂人……丈夫竟拒绝送医诊断?
2025-08-24 1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