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阜阳:化不开的乡愁 解不了的牵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9:32:00    

50年前,应保平是在阜阳县姜堂公社赵庄大队王桥西生产队插队的知青。这片土地,既是她人生第一份工作的起点,也是她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现在的王桥西,定和阜阳其他乡村一样‘花团锦簇’了吧!”近日,68岁的应保平向记者吐露心声。  

  1975年,高中毕业的应保平响应号召,从阜阳城奔赴当时的阜阳县姜堂公社赵庄大队王桥西生产队(今属颍泉区宁老庄镇)。  

  生产队为知青新建的土坯草房,在当年已是“高标准”居所。“乡亲们对我们格外照顾。”忆及往事,她眼含笑意。队里安排她担任会计,负责给大家记工分,兼保管仓库,下地劳动的任务则不作苛求。  

  应保平回忆,作为城里来的年轻人,她闹过不少笑话:麦苗韭菜分不清,误把套种玉米当杂草锄掉;盛夏被乡亲“哄”着钻进玉米地“寻凉快”,大汗淋漓钻出时,竟真觉清风拂面。  

  劳动之余,知青们组建文艺宣传队,应保平也加入其中,晚间到公社各个地方演出,结束后就在乡亲家里吃饭。“在老乡家里吃的鸡蛋拌面煎饼,那个香味,到现在还想念。”  

  1977年12月,应保平回到城里。“在姜堂那段日子,没觉得吃苦,相反,满是温暖趣事。”应保平说,不过,那时的乡村环境非常窘迫,到处是破旧房屋,下雨时乡村小路泥泞,地头有沤粪的池子散发着刺鼻气味。  

  2013年,应保平退休。由于热爱体育运动,她成为颍州区非遗代表性项目颍州花棍传承人,现任阜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会长。这些年率队下乡展演,她目睹了颍淮乡村巨变:新农村规划整齐,文化广场欢声笑语,村民居所洁净美观。  

  “乡村环境变美了,城市变化更大。过去的阜阳城面积很小,现在已经发展出城南新区、颍东新城区、泉北新区、西湖新区,大街上也是高楼林立。”应保平说。  

  “我每年都要到几十个村演出,亲眼看到了农村人的居住环境因文明创建变得更美更舒适,村里还有文化广场,乡亲们的富足幸福写在脸上。”应保平说,由于一直忙于演出,她多年未回姜堂,但也知道“第二故乡”早已旧貌换新颜。  

  “真想带上演出队,回去给乡亲们表演,再和乡亲们唠唠当年事,瞧瞧如今的好光景。”抚摸着珍藏的老照片,应保平满眼期待。

全媒体记者 储继明

相关文章

宁强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2025年度宁强县“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剧(节)目目录的公示
2025-04-04 05:59:00
税校携手!广州从化:深化“税村直连”,赋能乡村振兴
2025-04-03 20:25:00
阜阳:化不开的乡愁 解不了的牵挂
2025-04-03 09:32:00
为美丽花海“代言”
2025-04-03 09:14:00
听音乐、赏美景、品美食……“颜值”变“产值”激活乡村春日消费新场景
2025-04-02 17: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