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撰文提到了自己不久前的中国之行,并引用一位在中国工作多年的美国商人的话说,过去人们去美国了解未来,现在他们来中国了解未来。

弗里德曼不久前参观了一家中国企业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仅用3年多一点的时间建成,拥有104栋各具特色的建筑,修建整齐的草坪,由迪士尼似的单轨列车连接;研发中心里有近3.5万名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有超过100家餐饮店,还提供健身中心等福利以吸引最优秀的中外技术人员。
弗里德曼表示,如此近距离地观察(中国)是很震撼的。中国专注于用人工智能改造工厂,使它们能超越所有美国的工厂。中国的战略是设立更多研究园区,并大力支持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
弗里德曼认为,中国拥有巨大的人才储备。中国很重视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方面的教育。每年在这些领域中国有约350万毕业生——约相当于美国所有学科的、包括副学士、学士、硕士以及博士项目的所有毕业生人数的总和。而这一量级的毕业生可以让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投入更多的人才去解决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弗里德曼还表达了自己对当前美国关税政策的看法:即特朗普有关提高关税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奇思妙想”并不会奏效。

弗里德曼称,特朗普有种“神奇的”想法,即,只需要围着某个行业(或者说整个美国经济)把保护墙树立起来,然后“嗖一下”,美国便会工厂林立,用不额外增加美国消费者负担的价格在美国生产产品。这种想法完全无视这样一个事实:当下几乎所有的复杂产品,无论是汽车、手机还是疫苗,都是由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全球制造生态系统所生产。这也正是这些产品在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价格稳步下降的原因。
如果认为仅靠关税就能实现保护汽车产业的话,只能说持这种想法的人对汽车是如何制造的一无所知。对美国汽车生产商来说,替换他们目前所依赖的全球供应链、让所有部件都在美国生产需要数年时间。即便是特斯拉也必须进口一些配件。弗里德曼指出,靠关税无法实现繁荣,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的当下。
编译丨朱宛玲
签审丨苑听雷 康炘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