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在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办的“湾区科技创新对话”活动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作了主题发言。
黄奇帆专门提到了机器人产业。他认为,不应把传统的工业生产线上从事自动化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工具当作机器人,它们只是没有灵魂、按程序办事的内置程序、自动化工具。
他认为,真正的机器人要有“人的大脑”,具备分辨是非黑白、分清东南西北的判断能力;同时要有联想能力,例如读了唐诗三百首,又会写出三百首之外的其他各种诗词;还要有创新能力。
“一个机器人如果没有这三种人类基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那机器人的大脑就不是真正的人类的大脑。”黄奇帆说。

黄奇帆认为,真正的机器人,要有“人的五官”,“人类身上的五官代表了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和皮肤的触觉,人根据五官的感觉反馈给大脑作各种判断,所以,没有‘大脑’和‘五官’的机器人也是没有灵魂的。”
黄奇帆表示:“现在机器人的发展还处在早期,但是机器人的时代正在到来,未来10年~20年,全世界会有几亿个甚至几十亿个机器人。”
对于未来机器人将往哪些方向发展,黄奇帆将其分为5类:第一种是产生社会产业改革,用于制造业等产业使用的机器人;第二种机器人是从事社会服务、家庭服务的机器人;第三种是可以为企业领导、各种建筑师、设计师,专业人士服务的秘书式机器人;第四种是各种智能终端,如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第五种是现在已在推进的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驾驶汽车及无人机等。“这5种机器人都必须是能够根据社会场景灵活应对的有灵魂的机器人,而不是将其训练成一个‘木乃伊’。需要对各种场景有现场的、随时的、条件反射式的思考判断能力,而不是按自己的程序进行惯性式的运行机器人。”
文 | 记者 黎秋玲图 | 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