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智能驾驶,继续向前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6:15:00    

逛完上海车展,过完一个长假,“智能驾驶”这个词忽然就不见了。

且慢。就在这个五一假期前后,前有丰田汽车与Waymo合作自动驾驶,后有网约车公司Uber牵手中国两家Robotaxi公司。

2025年4月30日,丰田汽车与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宣布合作,加快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和部署。两家公司在联合声明中表示,他们的目标是结合各自的优势开发一个自动驾驶汽车平台,同时还将探索如何加强下一代个人汽车(POVs)。

连续5年全球销量第一的车企,加上全球最早出发的自动驾驶公司,两两携手,值得期待。

2025年5月6日,美国的网约车公司Uber与中国公司文远知行宣布扩大战略合作,计划未来五年将新增15座国际城市,部署自动驾驶Robotaxi服务,包含欧洲、中东等区域的国际市场。

小马智行Robotaxi服务和车队,将在2025年下半年接入Uber平台,共同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2025年先在中东市场启动,未来计划逐步扩展至更多国际市场。

2020年不堪亏损、卖掉自动驾驶业务的Uber,2023年以来陆续与Robotaxi公司合作,伙伴包括自动驾驶运输公司Waabi,还有前面的Waymo。

无论是通过个人汽车,还是第三方出行服务,全球用户的出行需求永远在线。科技公司、汽车公司以及其他公司都在发力,相信他们迟早会带来最优出行解决方案,帮助人们抵达更安全、更安心的未来。

公司动态

01 亚马逊发射“柯伊伯计划”首批量产卫星

4月28日,亚马逊通过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的“宇宙神5”号(Atlas V)运载火箭,将27颗卫星从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并在距地450公里的高度完成部署。这是亚马逊“柯伊伯计划”(Project Kuiper)的首批卫星。

“柯伊伯计划”是亚马逊2019年启动的近地轨道卫星宽带网络项目,此前已于2023年10月发射两颗原型卫星,目标是在近地轨道部署超过3200颗卫星。

• 点评:首批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柯伊伯计划”从原型测试进入实际组网,是亚马逊构建全球卫星网络的关键一步。目前,“柯伊伯计划”的进展远落后于SpaceX的“星链计划(Starlink)”,后者自2019年起已将超过8000颗卫星送入轨道。(曹妍)

02 极氪拟从纽交所退市

5月7日,吉利汽车(00175.HK)公告称,计划溢价收购极氪(ZK.N)全部股份,并将其私有化。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极氪成立于2021年3月,与吉利汽车同属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品牌。2024年5月10日,极氪在纽交所上市,2024年亏损达到58亿元。

2024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台州宣言》,将战略布局从此前的多品牌协同发展转向整合聚焦。2025年2月,极氪与领克完成合并。其他子品牌也陆续回归吉利汽车。

• 点评:极氪计划退市并完全回归,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从野蛮生长走向产业深度整合。在资本充裕的时代,阿维塔、岚图、智己、极氪等头部车企子公司纷纷寻求独立,抢占细分赛道。随着2022年以来市场趋于理性,整合聚焦有助于内部协同、减少亏损。(曹妍)

03 鸿海精密将为三菱汽车代工

5月7日,日本三菱汽与鸿海精密旗下电动汽车子公司Foxtron Vehicle Technologies 达成合作,Foxtron将以OEM方式向三菱汽车供应电动汽车,该车型将由 Foxtron 开发,由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湾生产,以三菱汽车品牌于2026年下半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售。

除了探索与富士康的合作,三菱汽车还计划利用日产、雷诺联盟的优势,加强电气化汽车的阵容,如接收欧洲雷诺集团和北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的代工车型。

• 点评:从代工智能手机,到代工电动汽车,“代工之王”鸿海精密从此迈出其代工史上重要的一步,是否也将开启汽车研发和生产的新序幕?(李一跞)

科学前沿

04 脑机接口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

4月28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成功将脑机接口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CyberSense能像缝纫机“穿针引线”一样,将比头发丝还细的柔性电极精准植入动物大脑。

目前,CyberSense可适配多种型号的柔性微电极,已成功支持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和微灵脑机等研制的多种规格柔性微电极植入,服务于脑机接口和神经电生理研究。下一步,团队将继续开发柔性电极植入机器人系列产品。

• 点评:CyberSense不只是“插入电极工具”,更是脑科学研究基建。随着系列产品的持续研发,其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如适应人体临床的型号),为脑机接口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曹妍)

05 “精准导航+超速通关”的电子贴片

4月3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常凌乾团队,联合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西北工业大学等研究者,在Nature发表论文A battery-free nanofluidic intracellular delivery patch for internal organs,报告了一种柔性可植入式电子贴片(NanoFLUID)。

这一5层微纳结构电子贴片的中间层药仓可直接附着在器官表面;独特的“纳米孔-微通道-微电极”三维结构可在低电压下对细胞膜安全穿孔,并通过纳米孔道内形成的超高电场强度,将药物分子快速、精准地点对点递送到病灶。在急性肝损伤小鼠对照实验中,贴片治疗组实现7天存活率100%,而传统治疗组死亡率为40%。

• 点评:这款电子贴片可对深部器官精准递送药物,并突破传统给药方式的细胞膜屏障限制,实现“精准导航+超速通关”的双重突破,为内脏器官的靶向治疗开辟新途径。未来,该技术有望针对癌症、创伤等重大疾病开发新型治疗方案。(曹妍)

06 逆转心脏衰老的基因疗法

4 月 29 日,中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刘光慧团队,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姚艳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发表论文ARID5A Orchestrates Cardiac Aging and Inflammation through MAVS mRNA Stabilization,他们利用人类心脏衰老模型,系统解析了人类心脏衰老过程中的表型和分子变化,首次揭示RNA结合蛋白 ARID5A, 通过稳定MAVS mRNA 激活炎症反应,从而驱动心脏衰老的新机制。

此外,研究团队开发了靶向抑制ARID5A的基因疗法,在体内成功逆转心脏衰老相关表型,实现衰老心脏的“年轻化”。这一成果为揭示人类心脏衰老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提示ARID5A-MAVS 信号轴有望成为延缓心脏衰老及防治年龄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全新靶点。

• 点评:全球正不可避免地进入老龄化,让衰老相关研究成果来得更多一点吧!(李一跞)

07 NAD水平下降并未加速衰老

4 月 30 日,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在 Cell 子刊 Cell Metabolism 发表论文NAD depletion in skeletal muscle does not compromise muscle function or accelerate aging,对通过补充剂提高NAD水平来抗衰老提出质疑。

NAD是细胞用于产生能量以及许多其他重要细胞过程的必需分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中的NAD水平会下降,这引发了人们对补充 NAD 或其前体可以支持健康并延缓衰老的猜测。

该研究构建了一种诱导型骨骼肌特异性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基因敲除(iSMNKO)小鼠模型,以破坏成年小鼠骨骼肌中的NAD生物合成,将NAD+ 水平减少85%,然而,小鼠模型的肌肉质量、组织完整性、收缩力和运动表现均未受影响,在分子水平上,NAD 耗竭的肌肉表现出正常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线粒体特征,并保持正常的 DNA 甲基化水平。即使在一生中NAD耗竭的情况下,全身和肌肉健康标志物仍保持在正常水平。这表明,骨骼肌健康对NAD的依赖程度可能低于此前的预期,NAD耗竭并不会损害肌肉功能或加速其随衰老而出现的退化。

• 点评:这一研究,不啻对“抗衰神药”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的一记重拳。NMN是 NAD的前体,被认为能够有效提升人体内NAD的水平,在保健品、化妆品行业备受瞩目。对NMN的研究已有近20年历史,2013年哈佛大学医学院David Sinclair在Cell发表关于用NMN提升细胞内NAD+含量、小鼠寿命延长了30%的研究之后,开始了产业化进程。面对“高科技”,还是要多留神,否则容易被收“智商税”。(李一跞)

08 可同时降解五种污染物的工程菌株

5月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戴俊彪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唐鸿志团队在Nature发表论文Bioremediation of complex organic pollutants by engineered Vibrio natriegens,成功构建了可同时降解五种有机污染物的新型工程菌株VCOD-15,并通过实际工业废水样本验证,展示了该菌株对高盐废水中的复合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能力。

团队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筛选出耐盐菌株“需钠弧菌(Vmax)”作为底盘细胞,并利用自主研发的迭代自然转化法,通过同源替换策略将5个不同物种的降解基因簇迭代整合至细菌基因组,构建覆盖单环到多环化合物的五条人工代谢通路,得到的“微生物特种兵”VCOD-15可实现五种典型芳香类有机污染物——联苯、苯酚、萘、二苯并呋喃和甲苯——的同时降解。

结果显示,在48小时内对5种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均超60%,其中对联苯实现完全降解(100%),甲苯、二苯并呋喃等复杂污染物降解率近90%,较天然菌株提升了2至3倍的效能。

• 点评:高盐环境会显著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导致传统菌株在高盐废水中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骤降,且难以同时处理多类复合污染物。本次研究成果成功突破传统微生物处理技术的“盐抑制效应”,为高盐废水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并有望延伸应用于海上溢油污染治理、工业场地修复、微塑料生物降解等生态环保场景。(郭吉桐)

09 成功制备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

5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伟团队在Nature发表论文Intragrain 3D perovskite heterostructure for high-performance pure-red perovskite LEDs,报告他们自主开发了电激发瞬态光谱(EETA)技术,利用该技术揭示了空穴泄漏是导致纯红三维钙钛矿LED效率滚降的关键因素,并开发出新型三维钙钛矿异质结发光层降低空穴泄漏,成功制备了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相应器件展现出明亮、高效的特性,且在亮度提升时效率滚降较小。

• 点评:此前纯红钙钛矿LED主要使用准二维和小尺寸量子点钙钛矿,但受限于低载流子迁移率,亮度难以提升。三维混合卤化物钙钛矿拥有高载流子迁移率,但效率在亮度升高时下降严重。本次成果解决了“效率骤降”这一行业核心难题。(郭吉桐)

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

责编 黄金萍

相关文章

智能驾驶,继续向前跑!
2025-05-12 16:15:00
确认了!开始大裁员!
2025-04-27 07:04:00
诚意满满!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人才增值化服务“十大举措”全面升级!
2025-04-26 09:44:00
轻舟货运飞船首次亮相,初样试飞船计划今年首飞
2025-04-25 12:33:00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计划于4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5-04-23 1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