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网近日,茂业集团宣布旗下“茂业天地”将进驻深圳罗湖区的大中华环球金融中心,在全国商业版图上再添一城。
近年来,随着商业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对于新商场的开业早已司空见惯。不过,对于茂业商业来说,外拓确实是一桩“稀事”。
据茂业商业财报显示,自2019年将12家超市门店的资产及经营权转交给内蒙古维多利摩尔超市后,直至2024年末,门店数量仅在2023年期间在成都双流区新增了1家购物中心。
截至2024年末,茂业商业共有16家自有物业门店,7家租赁物业门店,其中包含17家百货、5家购物中心、1家奥特莱斯,总建筑面积为129.42万平方米,自有物业面积占比达63.8%。
况且,就目前百货商业的市场环境来说,传统零售依旧面临一定的压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按零售业态分,百货店的零售额下降2.4%。2025年一季度整体盈利呈改善趋势但幅度有限。
从茂业商业自身的运营情况来看,数据也反映出传统零售承压的行业共性。
目前,茂业商业的收入结构为“商业零售+物业租赁+酒店运营”,前者占总营收的80%。据财报,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16亿元,同比下降14.21%;归母净利润为0.37亿元,同比下滑26.63%,若如剔除优依购减值损失对利润的影响,归母净利润为0.94亿元。
到了2025年Q1,消费复苏不及预期,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茂业商业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2.12%至6.41亿元;归净利润更是暴跌75.46%至0.14亿元。
在此背景之下,“茂业天地”为何还会选择外拓,进驻深圳罗湖区的大中华环球金融中心?
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是基于大中华环球金融中心自身的地理条件和配套优势。
据了解,大中华环球金融中心位于深圳罗湖人民南路,距离罗湖口岸仅5分钟步程,而B1层更是直接接驳深圳地铁1号线的罗湖站及9号线的人民南站,除了能汇聚周边居民的消费能力外,也有望能抓住“港人北上”这波消费潮。
与此同时,大中华环球金融中心的写字楼租户,以及入住万豪的酒店客人也能为其提供一定的消费力。该建筑体分为南塔和西塔,南塔主要是用于办公及酒店用途,西塔则用于商办公寓。两塔之间,则通过体量为3.8万平方米的商业体“茂业天地”相互连通。
基于地理位置、交通配套及客源潜质三方面优势,茂业天地选择落子罗湖亦无可厚非。
按照商业体的规划,茂业天地总高10层,B1层为主要为美食街区,引入会员超市、深港小吃、网红美食等;L1主打新潮科技空间,已签约进驻茂业百货、中信银行、比亚迪、星巴克;L2层以潮流零售、精致护理为主;L3-L5以餐饮为主,再往上就以体验店为主。
除了项目地域优势之外,核心城市深圳带给茂业商业的情感,或许也是其选择入驻的原因之一。
1996年,第一家茂业百货就位于深圳东门老街,彼时创始人黄茂如租下800平米的废弃仓库,首创"流水倒扣"模式。该创新模式下,茂业商城三个月招满368个品牌,日均客流量突破5万人次。
1998年,华强北茂业天地建设时,黄茂如再次展现商业智慧,独创了“商产联动” 模式,将百货业的现金流与地产开发相结合,用6个月货款沉淀撬动3.2亿开发资金,融资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47%。
直至今日,深圳依旧流传着潮商黄茂如的商业传奇故事。
深圳作为茂业商业的发源地,同样为其贡献了大量的业绩,这或许也是茂业天地抢入罗湖大中华环球金融中心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据商业客查阅发现,截至目前,茂业商业在深圳共有4家百货门店,1家奥特莱斯。在2024总营业收入当中,深圳区域贡献比例最高,4家百货门店收入占比高达32.82%。

图片来源:茂业商业2024年财报、商业客整理
从全国布局来看,在成都、深圳等热门城市,由于门店多位于城市核心地段,且65%为自有物业,抗压能力更强,如成都茂业天地2024年销售额18.13亿元,在山西商场中排名第四。
但东部市场如重庆、泰州等门店的抗压能力相对较弱,受电商冲击,泰州门店营收降幅达39%,重庆门店降幅达35.42%,是百货业态中受市场环境冲击最为严重的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茂业商业也在加大线上布局,通过茂乐惠APP、微信小程序、直播等线上销售平台积极拓展社群营销、社交营销。不过,成绩并不显著,2024 年线上百货零售销售额占公司百货零售销售总额的比例仅为10.06%。
接下来,在数字化浪潮下,茂业商业能否建立新的“护城河”还得拭目以待。而如今,市场更关注的是新驻罗湖的茂业天地,能否在周边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