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3月31日电 题:山东:金融“活水”润春耕
新华社记者贾云鹏
春到齐鲁,万象“耕”新。走进山东省武城县广运街道王前坡村的麦田,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中摇曳,生机盎然。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国指着这片麦田说:“去年我们采用晚播技术,成功避开了暖冬的影响,现在小麦返青长势很好,麦苗健壮,只要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丰收基本稳了。”
然而,一个多月前王玉国却满脸愁容。眼看小麦要到返青期,施肥、打药迫在眉睫,村里合作社的资金却不足。“我们村2022年成立了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入社土地450多亩。这些土地光化肥、农药等农资就需要20多万元,还要支付土地流转费用20多万元,加上去年玉米价格较低,我们一直没有卖,资金一时间凑不起来,着急得上火。”王玉国说。
当地推广的“鲁担惠农贷—强村贷”金融产品,帮王玉国渡过了难关。在一次对接活动中,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武城县办事处和工商银行武城支行得知王前坡村这一情况后,及时联系对接,50万元资金不久后便打入合作社账户。
农时不等人,春耕备耕忙。当前,山东6000多万亩冬小麦进入春季管理关键期,广大农民抢抓农时,适时进行田间管理。记者在山东德州、济宁、淄博等多地采访时看到,农田里不仅有农民在忙碌,还有一支支金融服务队,把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满足农户“抢农时”的迫切资金需求。
山东省农信联社针对春耕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不仅开通“绿色通道”、延长信贷服务时间,还推出“粮食规模种植贷”“农户生产经营贷”“农业产业链贷”等特色产品,提升服务便捷度。在农业大市济宁,邮储银行济宁市分行成立39支春耕服务小分队,进村入户开展金融服务,确保春耕贷款“快受理、快审查、快发放”。
种植900多亩小麦的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苑庄村种粮大户孙成刚,通过信贷服务“绿色通道”,获得了邮储银行131万元贷款。孙成刚说:“在客户经理指导下,我在手机上操作,从申请到贷款到账仅用1天时间,方便快捷。有了资金支持,今年的收成更有底气了。”
“春耕等不起,资金慢不得。”邮储银行济宁市分行行长刘贝贝说,目前邮储银行济宁市分行已累计发放春耕备耕相关贷款超5亿元,惠及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100多户。
海上“春耕”也全面展开。在日照市东港区宏泉育苗养殖厂的养殖棚内,养殖厂负责人邹巧会手持手电筒照向鱼池,新育的石斑鱼苗正穿梭游动。“这是近期新增的红瓜子斑鱼苗,今年的育苗以这个品种为主。”
经过多年经营,邹巧会的水产养殖大棚发展到6000余平方米。当她打算对老旧养殖大棚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增添新品种时,遇到资金短缺难题。山东农担公司日照市管理中心和当地银行机构了解到情况后,今年1月底为其办理了300万元“耕海贷”担保贷款。邹巧会说:“这笔贷款还有财政贴息,经过贴息后利率仅为2.1%,有效降低了贷款成本。”
山东农担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耕海贷”是山东农担为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助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推出的专项担保贷款产品,目前已累计为全省1.33万户从事水产养殖、捕捞等渔业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02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