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网站了解到,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战略,近日经省政府批准,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与省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简称《方案》)。
根据《方案》规划,到2027年,全省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目标超过5000亿元,力争达到6000亿元,光伏、风电装机规模将达4500万千瓦。届时,主要承载地与协同发展地将形成良好的融合发展态势,新能源产业链在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方面的自主可控水平将大幅提升,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将更加完善。此外,链主链核企业规模与实力不断壮大,产业创新能力、营收规模、生产效率以及市场竞争力将位居国内领先地位。
《方案》明确了八项重点任务,包括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企业培育壮大行动、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等,并绘制了光伏、风电、氢能产业发展图谱,精准剖析产业发展优势与短板,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此外,《方案》从强化技术创新、强化要素保障、扩大推广应用三个维度,制定了14项政策措施,为新能源产业建圈强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方案》还强调,将依托新能源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链长办的统筹调度作用,通过“清单制+责任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稳步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
四川在新能源产业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全省可再生清洁能源资源总量全国第一;水电装机容量达9700多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川西地区还具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同时,四川锂矿、硅矿、绿氢资源丰富,尤其是锂矿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7%,也居全国之首,为发展锂电、光伏、氢能等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2024年四川省动力电池产量预计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已成为产业链最完整、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编辑 陈怡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