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援非医疗队奔赴非洲偏远村落义诊,让400+村民健康有“医”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20:43: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近日,中国(湖南)第22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以下简称“医疗队”)开展了本月第三场大型义诊,经过14小时长途驱车,于当晚抵达津巴布韦北马塔贝莱兰省的卡玛蒂维(Makativi)。次日一早,医疗队员们备好医疗物资与设备来到义诊现场时,当地民众正翘首以盼。面对医疗队的到来,卡玛蒂维酋长说:“中国医疗队的到来,是卡玛蒂维的福音。当地居民长期缺医少药,这份来自中国医生的善意,我们铭记心中。”

开展急救培训,教授实用的救命技能

“双手交叉按压胸骨中下段,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医疗队员高菊华在台上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急救技能的讲解。这是义诊的重要环节——第一目击者培训,主题是心肺复苏术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没有复杂的术语,只有简洁而规范的示范。

医疗队员们用当地民众熟悉的生活场景打比方:“就像给漏气的气球打气,力度要够,节奏要稳”“海姆立克急救法就像从背后快速向上托举一袋粮食,集中力气往腹部上方推,帮助把卡在气道的东西排出来”。现场的工人和民众纷纷上台练习,有人紧张得手心冒汗,医生们便手把手纠正动作,直到能准确完成整套流程。“学会这个,下次遇到有人气道异物或者心跳呼吸骤停时,我们也能帮上忙了!”一位居民擦着汗,脸上露出踏实的笑容。

义诊现场,医疗队分工协作为居民解病痛

培训结束,义诊现场立刻忙碌起来。400余名闻讯提前赶来的民众早已排起长队,从孩童到老人,每个人眼中都带着对健康的渴望。

队长郑兴友穿梭在各个诊区之间,手中的笔记本记满了病人信息:“这位老人头晕,请找高菊华医生;那个小孩发烧,请找刘麟医生……”精准的分诊和协调,让整个义诊流程井然有序。

外科诊区里,副队长张月明医生正为一位腹痛患者接诊。他在询问患者病史之后,接着进行腹部体格检查。“你这个情况可能是胃炎,我给你开口服药,一定要按时服用。”他耐心地嘱咐。

泌尿外科诊区的周浩医生则带着超声设备,为几位有尿频、腰痛症状的患者做检查。“你的肾结石不大,多喝水、多跳动,一般情况下都能排出来。”他指着屏幕上的影像,耐心解释注意事项。

简易手术室里,张雄和宫永财两位医生正全神贯注地进行浅表手术。其中1台足跟部肿物切除术,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细的操作,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手术,麻醉效果非常好,患者全程没有明显痛感。

内科诊区,高菊华和李洁医生面前,等候的患者排起了长龙。李洁医生为一位反复咳嗽、气促的妇女仔细检查后,耐心地跟患者解释道:“你这可能是支气管哮喘,需要长期规范使用吸入药物治疗,并用英文为其开具了吸入药物处方,并建议如果条件许可,最好去医院完善肺功能、胸部X线检查。”

儿科诊区前,孩子们的哭闹声不时响起,但刘麟医生总能用温柔的语气安抚他们。“小朋友张开嘴,让叔叔看看你的嗓子。”他一边逗着孩子,一边快速完成了检查。

中医诊区则是另一番景象。肖志强和熊熙医生的针灸针在患者穴位上精准落下,几位因关节痛前来的老人,起针后试着活动肢体,惊喜地说:“疼痛感轻多了!”

义诊当天医疗队共接诊400余人

夕阳西下时,义诊接近尾声。统计显示,当天医疗队共接诊400余人,完成10台浅表手术,针灸治疗20余人,心电图检查20余人,超声检查近10次。数字之外,更多的是看不见的感动:一位老人握着医生的手迟迟不放,用生硬的中文说“谢谢”;一个孩子把画着红十字的涂鸦塞给刘麟医生。郑兴友说:“从湖南到津巴布韦,距离挡不住医者的责任。今天,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药品和技术,更是中津两国守望相助的情谊。”

回程的车上,队员们虽然疲惫,却难掩欣慰之情。从湖南到津巴布韦,从城市到矿区,援津医疗队用一次次义诊践行着承诺。

相关文章

绘出丰收美景
2025-07-21 23:15:00
援非医疗队奔赴非洲偏远村落义诊,让400+村民健康有“医”靠
2025-07-21 20:43:00
呈井喷之势的国产创新药再迎机遇
2025-07-21 12:05:00
一周医药速览(07.14-07.18)
2025-07-19 13:32:00
西安市中心医院承认“医患沟通疏漏”,扣罚涉事医生绩效500元
2025-07-17 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