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岛技师学院:那些用脚步丈量出的育人坐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9:08:00    

大众网记者 李霞 青岛报道

春寒料峭,在青岛市技师学院的走访日程表上,师生们以热切的脚步留下了数百个携手共进的育人坐标。从国家部委的会议室到驻地周边的文化技能小院,从长江三角洲的职教高地到胶东半岛的田间地头,从跨国企业的智能车间到留守家庭的小院炕头,青岛市技师学院教师带着冻红的鼻尖与滚烫的初心,用两个月踏出了几千公里的“育人半径”。这不是普通的走访行程,而是一场带着精益求精、匠心筑梦追求的“教育寻根”——当技能教育的根系深扎进土地肌理,便能听见时代脉搏最真切地跳动。

访政校:政校携手谋发展 校际互鉴育匠才

校际互鉴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通过走访兄弟院校,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专业建设成果,在实地考察中开阔眼界,在对标先进中看到差距,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水平。“常州技师学院的龙城工匠馆建得很有特色。”“杭州萧山技师学院竟然有那么多国字号基地,值得我们学习。”“保定技师学院和沧州技师学院的中德合作教学项目,对我们的国际合作办学提供了有益借鉴。”……在走访兄弟院校的过程中,青岛市技师学院的参与教师们深受启发,发出连连赞叹。从萧山技师学院的智能制造实训车间到宿迁职教园的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从常州技师学院的龙城工匠馆到保定技师学院的中德实验班,考察团成员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取经”心得——既有对兄弟院校“国字号”基地建设模式的惊叹,也有对自身短板的清醒认知。一名参与教师坦言:“兄弟院校的实践经验,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

访问政府部门,从战略规划和总体布局上探索育人新思路。院领导带队走进人社部和商务部,从“技能出海”的可行路径,到常态化的沟通联络机制建设,详细介绍了学院的“464”国际化办学思路,并与人社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深度交流了国际技能竞赛、技能培训、升学和就业、职业资格互认等“技能出海”相关议题。人社部职建司的相关人员则为学院申报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参与“一带一路”技能筑梦行动、“大学生技师班”建设等发展问题“把脉开方”。

走访驻地单位,在校地融合的务实合作中为学院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寻育人新路径。“当前,港航运输、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维修、现代物流等领域亟需高素质技能人才,咱们学院要加强这几个领域的人才培养。”“外资企业对‘会外语、擅技能’的国际化人才需求迫切,我们能否与有关部门共建‘协同出海’培养模式?”在青岛市交通局和商务局,政校双方围绕当前现代交通运输领域和外资企业的技能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为进一步推进校地融合,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技力量,走访队伍还走进与青岛市即墨区共建的文化技能小院,重点了解了对口技术扶持的“信大嫂”食品坊的生产和经营情况。村支书王书记热情地说:“多亏咱们专业老师手把手教学,现在我们村的“信大嫂”食品坊生意红红火火,不仅帮助我们村庄增收,还让十几位大姐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访行企:产教融合强根基校企共育搭桥梁

校企、校行合作是技工院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此次“十百千工程”大走访活动,确定了至少走访100家企业、行业的目标,以便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技术创新需要和人才培养需求,以“深、广、高、准、实、亮”六维度推进校企合作新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走访过程中,青岛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张秋生带队来到中国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实地考察宿迁学院京东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京彩校园馆,并与对方签订了初步合作意向协议;率队赴苏州、宜兴、平湖、武汉等地的集成电路行业企业,调研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情况,走进苏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及研发基地,全面了解集成电路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及产业升级的最新进展,并与格创东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产教融合框架协议书。

“在这干得怎么样?工作累不累?”“挺好的,赵老师,我现在当上技术主管了。”一场温馨的师生交谈就发生在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1号车间内,班主任赵京海看到自己毕业三年的学生,眼里满是欣慰,“每次来走访企业,总会来看看自己班里走出来的这些学生。”此次行业企业的走访不仅旨在扩大校企合作的朋友圈,更要关心和慰问正在实习见习的青技学子们,夯实校企合作基础,增进互信,为学生实习就业保驾护航。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流水线上,从焊接到组装,青技学子忙碌的身影与车间里的机械设备交相辉映;在青岛福彩养老院,康养与护理专业的学生们蹲在轮椅前,为老人按摩肿胀的双脚……正如青岛市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张伟帅所言:“把课堂搬到车间厂房,让技能长在真实场景里,才是产教融合的‘活教材’。”在提升学生技能实践水平的同时,春节期间,更是有近千名学子投身企业年后复工复产的工作当中,40余家合作企业的生产一线都闪亮着青技学子的身影。青岛三元集团企业负责人赞叹:“学生们的及时到岗让生产线提前三天满负荷运转,有效保障了企业生产计划的顺利推进。”

青岛市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韩东说:“我们希望校企双方以需求为经纬,以育人为纽带,以产教融合为熔炉,在锤炼学生实战本领的同时,也能为企业精准输送技能新血,真正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双向赋能和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

访万家:喜报送到家共话成长路

腊月廿三,平度市东三甲村刮着寒风,汽车驶过乡道,后座上的班主任李喜杰双腿上放着要送给赵振雄同学的“特殊年货”——技能新星获奖证书。“真是没想到我们孩子能拿奖学金,我平时工作忙,顾不上管他,没想到他能这么争气,还当上学生会主席了,真心感谢老师们的培养!”赵振雄的父亲接过学院老师们送来的喜报和慰问品,眼眶泛红。在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光电技术赛项获得优胜奖的王硕同学家中,同样洋溢着喜悦的氛围。“王硕这孩子踏实,训练一直很刻苦,你们家长一定好好鼓励他,说不准就能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上拿奖!到时我们再来给你们送喜报!”大赛班教练王庆鹏对王硕的父母说道。像这样的温馨画面在寒假期间还有很多。寒假期间,青岛市技师学院数百名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在送喜报、送奖状、送关心的同时,用心倾听家长们的心声。“好的,宇通妈妈,我们把您的建议都记下了,咱们保持联系,随时沟通孩子的情况。”……在一本本家访记录本上,班主任们详细标注每位学生的反馈和需求,汇总家长们提出的建议。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家校共育才能奏响成长最强音。

一场走访,一次启程;一次交流,一段成长。青岛市技师学院以“十百千工程”大走访为纽带,走出校门、叩响心门,在政校对话中锚定方向,在校企合作中夯实根基,在家校共育中传递温度。未来,青岛市技师学院将常态化推进大走访活动,让教育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与行业变革共振、与家庭期盼共情。因为我们深知,每一双沾满泥土的鞋底,都是扎根教育沃土的标尺;每一条写满需求的走访记录,都是坚守教育初心的答卷。正如青岛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张秋生所言:“教育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与社会同频、与时代共振。”步履所至,皆是责任;目光所及,皆为未来。

春山向暖,步履不停。青技人将继续以脚踏实地的走访、抓铁有痕的行动,在培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征程上,交出更有温度、更具分量的答案。

相关文章

成都经开区:机遇+政策 这个政企沟通“大礼包”诚意满满
2025-04-03 23:13:00
科技助残照亮“星”途!首届创新生物技术关爱孤独症儿童活动举办
2025-04-03 21:02:00
延庆企业跨国救援,无人机驰援缅甸泰国地震灾区
2025-04-03 19:13:00
2025黄浦区春季促就业主题日活动举行
2025-04-03 18:31:00
琴视频丨首次面向全市招生!青岛初高中足球特色班招生简章公布
2025-04-03 13: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