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头条##保定头条##满城区# #保定满城区#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卍”字灯阵的起源与传说
1. 历史渊源
“卍”字灯阵始于明末清初,传承至今300余年,是满城区神星镇魏庄村、翟家佐村等地的传统民俗活动,现为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由古“卍”字符演变而来,象征吉祥与永恒;
另一说与诸葛亮“八阵图”相关,融合古代军事阵法与民间祈福文化。
2. 灯阵结构与寓意
灯阵呈方形布局,横竖各19行(部分村为15行),共361盏小花灯,中央高悬一盏“押阵灯”。灯碗由釉泥烧制,内置香油灯捻,点燃后香气弥漫。民众沿规定路线穿行灯阵,寓意“消灾祛病”“五谷丰登”,元宵节期间尤为盛大。
3. 社会功能
村民自发筹办,资金来源于民间集资或企业捐助。灯阵活动不仅传承文化,更凝聚社区,成为村民祈福与休闲健身的重要载体。
二、满城汉墓与金缕玉衣的神秘传说
1. 陵山与守陵村的千年谜团
满城陵山自古流传“贵人陵寝”传说,山下守陵村村民世代相传祖辈为“王侯守陵”,却不知墓主身份。1968年解放军开凿防空洞时意外炸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揭开谜底。
2. 金缕玉衣的永生幻想
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由2498片和田玉片与1100克金丝编成,耗时十年制作,价值等同汉代百户中产家庭资产总和。汉代人认为玉为“山岳精英”,可保尸身不腐,但考古证实刘胜尸骨已朽,仅存玉衣完好,现藏河北省博物院。
3. 刘备先祖的身份关联
刘胜系汉武帝之兄,三国时期刘备自称为其后裔,《三国演义》中多次提及此渊源。
三、陵山“金脑袋”与神秘石堆
1. 民间传说
陵山东南的守陵村传说山上有“一溜十八个石头堆”,埋藏某位“王爷”及其后代的“金脑袋”。村民自称守陵人后裔,却长期不知具体守护对象,直至汉墓发掘才证实为刘胜家族墓葬群。
2. 考古印证
1968年古墓发现后,出土的“中山内府”铭文铜器及金缕玉衣等文物,证实了传说中“贵人陵寝”的真实性。
四、夜借宫庙会的道教传说
1. 夜借宫的由来
明万历年间,满城夜借村因“借宫”传说得名。相传一孤寡老人死后托梦富家子弟,称自己因行善转世富贵,并指引修建东岳大帝行宫(夜借宫)以延寿积福。鲁班仙师显灵助建,此后正月十八庙会成为当地盛事。
2. 民俗活动
庙会期间,村民祭祀东岳大帝与碧霞元君,举办少林会比武、秧歌戏表演等,兼具宗教与商贸功能。1900年宫庙被毁,后重建为学校,但庙会延续为物资交流大会。
五、女娲补天与玉石崇拜
1. 神话背景
传说女娲补天剩余的五彩石化为玉石,汉代人视玉为“山岳精英”,认为其可防腐。满城汉墓金缕玉衣的发现,印证了汉代贵族“玉能寒尸”的信仰。
六、陵山雪化的未解之谜
守陵村老人称,陵山每年大雪后总有两处积雪迅速融化,暗示地下有大型墓葬。此现象后被证实与刘胜墓的洞穴结构导致地温异常有关。
满城区的传说体系融合了历史事件、神话信仰与民俗实践,从“卍”字灯阵的集体祈福到金缕玉衣的永生追求,从守陵村的千年守望到夜借宫的神灵托梦,均体现了当地文化的深厚积淀。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评论和补充。感恩今日头条平台分享正能量,小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