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讯(冯保成 记者 高小雨)暮春时节,陕北黄土高原的暖意渐浓。子洲县万家乐购物广场内,连锁品牌店的玻璃幕墙映照着络绎不绝的客流,家住颐和小区的李丰收正拎着刚买的品牌男装走向收银台:“现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潮服饰,消费体验比以前好多了。”这一幕,正是子洲县2025年以消费提振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作为陕北县域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子洲县紧扣“扩内需、强供给、优环境”主线,以政策创新、场景升级、产业融合为抓手,在黄土高原上勾勒出一幅消费与产业共振、城市与乡村共荣的发展新图景。
精准“输血”激活消费池
消费政策不是“头痛医头”的短期刺激,而是激活产业循环的“神经末梢”。消费提振,政策先行。面对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子洲县跳出“撒胡椒面”式的传统补贴模式,以“政策组合拳”构建消费升级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聚焦大宗消费“压舱石”,出台《子洲县工业商贸局关于征选2025年榆林市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参与企业的通知》,针对家电、家具等高频置换领域,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组合模式,预计撬动消费2500万元以上。子洲县工贸局副局长王亚洲算了一笔账:“以旧换新不仅能释放存量市场潜力,更能推动绿色智能商品普及,仅节能家电更换一项,预计年节约用电超30万千瓦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另一方面,创新“数字消费”新场景,依托云闪付、抖音等平台搭建“子洲消费云平台”,分批次发放5000张电子消费券,在2025年春节年货节期间,通过“线上领券、线下核销”模式,直接带动消费12万元,杠杆效应达1:24。助农推销。资料照片。

黄土塬上的消费“云突围”
更值得关注的是,子洲县将消费政策与产业振兴深度绑定。在“子商回归”专项行动中,计划引进10亿元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同步配套农产品消费补贴政策,形成“生产端提质—流通端增效—消费端扩容”的闭环生态。“傍晚八点,子洲县电商直播基地内灯火通明,经过专业培训的主播正在镜头前推介黄芪茶、山地苹果等农特产品。镜头外,县乡村三级直播体系正将黄土高原的“土货”变为“网红爆品”。2025年春节期间,在“小陕北”“拓鲜生”等直播间同步开展线上年货节,线上线下共计发放消费券33.6万元,带动消费约120万元。这种“直播经济+县域特色”的融合,正是子洲县破解传统消费空间局限的关键一招。在物理空间上,子洲县以“商圈升级”重塑消费地标,改造后的万家乐广场引入19个连锁品牌,形成“购物+餐饮+体验”的一站式消费综合体,日均客流量较改造前提升2倍。在时间维度上,打造“夜间经济”新IP,中心广场的灯光夜市汇聚多家美食摊位,让“陕北夜经济”成为年轻人的打卡新选择。更具突破性的是,子洲县将消费场景延伸至县域之外,今年以来,组织企业参加北京、西安等地的农产品展销会4次。“我们不仅要让本地人‘愿消费’,更要让外地人‘知子洲、买子洲’。”县工贸局副局长王亚洲的话,道出了县域消费破局的关键——从“内循环”走向“双循环”。

营商沃土培育消费新动能
2024年子洲县获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进集体。创新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和“企业开办服务专窗”,为企业开办提供“一对一”服务,三合一套餐(营业执照+公章刻制+发票申领),推进营业执照领取、公章刻制、税票申领、社保办理、公积金缴存等环节“不出大厅即可办结”。消费提振的背后,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深度协同。子洲县在审批改革中推行“红蓝章”分类审批、“多测合一”等创新机制,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在要素保障上,去年累计申请奖补和减免资金共计128.75万元,完成新增融资担保项目54个共计1790万元,破解“融资难”痛点。更重要的是,政府主动扮演“消费生态构建者”角色,积极发展电商经济,支持成立电商直播协会,组建、培训30人左右电商直播人才队伍,搭建县乡村三级直播体系,推动县域电商直播产业规范化、专业化、集聚化发展,为农特产品销售搭建更广阔的网络平台,推动直播经济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这种营商环境的升级,本质上是对“消费生态”的系统性重塑。当企业能更便捷地落地、创业者能更高效地创新、消费者能更放心地买单,整个县域经济便形成了“投资—生产—消费—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正如某返乡创业的“子商” 所言:“家乡不仅有政策红利,更有让我们安心创业、放手发展的‘软环境’。”站在黄土高原的山峁上远眺,子洲县的消费热潮正与项目建设的机器轰鸣声交织成曲。消费不再是经济增长的“被动响应”,而是主动作为的“引擎动力”,通过改革创新激活消费“一池春水”,为子洲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