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青铜礼器有哪些(中国青铜礼器之十五大酒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7 10:03:42    

经过夏商两代的酝酿和发展,中国青铜器在西周早期臻于鼎盛,凭借其浑厚凝重、品种丰富、数量巨大、工艺精美等特点,随着礼仪制度的成熟,从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工具、容器、兵器等慢慢演化为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六类礼器,高居庙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鲜明的注脚。

其中的酒器,是古人盛酒或饮酒的器物。商代贵族饮酒成风,西周初曾严厉禁酒,西周中期以后青铜饮酒器大为减少。

今天,让我们来认识十五种常见的酒器。

一、爵:饮酒器,从商流行至春秋,圆腹,也有个别方腹,口部前端有流(出酒的槽)、后部有尖状尾,流近口两侧各有一立柱,腹部一旁有把手,下有三个锥状长足。商、周时期,饮酒器越小,主人地位越显赫。

商朝贵族随葬以青铜爵、觚为中心器具,小贵族只能用爵、觚一对,随着贵族身份的提高,觚、爵数量也有所增加。商王后妇好墓内发现爵40只,觚54只。

二、觚(gū):饮酒器,盛行于商周,圆形,细长身,口沿和圈足外撇,状喇叭,侈口,细腰,腹部凸起。商早中期,觚的器身较为粗矮;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觚身细长,中腰更细。随葬时与爵共为中心器具。

三、觯(zhì):饮酒器,形似尊而小,侈口,圆腹,圈足,多数有盖,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的,春秋时演化成长身,状觚。《礼记·礼器》道:“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四、斝(jiǎ): 盛酒器或温酒器,礼书上称为“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一鋬(pàn,耳),下有三足。地位较低的小贵族用器。

五、尊:大中型盛酒器,亦作“罇”,流行于商周时期,春秋后期偶有所见,有圆尊和方尊之分。口部侈大,粗颈,深腹,丰肩,有的肩上饰三牺首,圜底,高圈足或方足。代表性器物有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四羊方尊。

六、壶:盛酒器和水器,流行于商至汉代,器型较多,有圆形、方形、扁圆形、八角形、瓠形等。有圈顶壶盖,盖可倒置用作杯。代表性器物有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战国早期的宴乐狩猎水陆攻战纹壶。

七、罍(léi):大型盛酒器和水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有圆形和方形。圆形罍造型为敛口,广肩,丰腹,圈足或平底,肩有环形或兽首形两耳或四耳,下腹部一侧有穿鼻;方形罍多为小口,斜肩,有盖,盖作斜坡式屋顶状。《礼仪·少牢馈食礼》载:“司空设罍水于东”,可见罍又有盛水的用途。

八、卣(yǒu):盛香酒的礼器,盛行于商至西周,椭圆口,圆腹、椭圆腹或方腹,腹深,圈足,有盖和提梁;有圆筒形、方形及鸟兽形。典型的鸟兽形卣有法国赛努奇博物馆收藏的虎食人提梁卣。

九、觥(gōng):盛酒或饮酒器,也称“兕(sì)觥”,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背为盖,流为颈,身为腹,四腿做足。在成语“觥筹交错”中,与行酒令的筹码一起,代指脸红耳酣的热闹饮酒场面。

十、方彝: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长方形器身,直口,直腹,少数下腹外鼓成曲腹状,盖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顶形,圈足上往往每边都有一个口,盖与器身往往铸有4条或8条扉棱。“彝”本是青铜礼器的通称,宋人始称这类器物为“方彝”。

十一、瓿(bù):盛酒器,亦用于盛水或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兽头耳或无耳,亦有方形瓿。

十二、盉(hé):主要用于盛水以调酒味的浓淡,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圆腹,带盖,前流后鋬。商周时期为袋足或柱形足。春秋战国时为鸟、兽首流,蹄形足,有提梁,也作注水器。


十三、角(juē):饮酒器,状爵,但无流和柱,两翼若尾,有的有盖,小贵族用。

十四、瓒(zàn)挹(yì,舀):酒器,长柄,前端作杯状,是从储酒器内舀酒用的勺。

十五、:缶(fǒu):盛酒器,大腹小口,有盖,由陶缶演变而来(陶缶也有乐器的功能)。

相关文章

一次死亡多少人的事故为重大事故
2025-01-18 13:42:15
通过十字路口法律规定车速多少
2025-01-18 13:41:15
交满十五年社保能领取多少退休金
2025-01-18 13:40:15
oppor9手机多少钱一个
2025-01-18 13:39:14
在银行贷款十万一年要多少利息
2025-01-18 13:38:14